• 政务网
  • 微信
  • 英文版
  • 专题
面朝大海 心暖花开
阳光海口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资讯
 
“动物总动员——馆藏动物文物展”省博开展
“动物总动员——馆藏动物文物展”省博开展
馆中禽鸣兽和齐
陶骆驼。
灰陶猪(汉代)。
狮子踩绣球铜香薰(清代)。
青白釉花口凤首瓷瓶(宋代)。

  如果把人类历史绘成长卷,动物部分一定会耗费大量笔墨。

  同在天地间,人与动物生出许多羁绊:既有“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的陪伴,又有“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的珍馐,更有“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的豪情。

  动物形象被人类融入日常生产生活,在人类的巧手中化为墙上画、案上杯。

  星河流转,井邑迁变。为迎接“5·18国际博物馆日”,配合即将到来的儿童节,海南省博物馆精选150余件馆藏动物文物,推出“动物总动员——馆藏动物文物展”,在城市寸土之间搭建起一处奇妙的文化空间。

  动物崇拜

  动物文物展占地面积不大,却包罗各种、妙趣横生。总共分为水生动物、两栖动物、陆生动物和神异动物四部分。

  海南省博物馆陈列部工作人员贾世杰是这个展览的策展人。他告诉海南日报记者,该馆梳理出2500多件与动物相关的藏品,最终从中精选出150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7件。

  细心观察的话,会发现许多文物都与人类的动物崇拜有关。

  例如在两栖动物部分,蛙元素的文物占了不少。

  其中,一面清代黎族三蛙耳铜锣格外引人注目。这是一件国家一级文物。由铜铸成,形似圆盘,边缘一侧,三只小青蛙等距离排列,趴在饰有绳纹的圆环上,寓意招福进财保平安。

  “据考证,自母系社会以来,青蛙在海南就被视为繁殖能力强、又能祈求风调雨顺的灵物,是黎家的崇拜对象。”贾世杰说,譬如黎族蛙锣就是海南黎族的信传工具和民间乐器,还是非常重要的宗教用品,通常在宗教仪式、婚丧嫁娶等场合出现。在传统的黎族社会中,一面铜制蛙锣甚至可以换一头牛,最多时甚至十几头牛,因此蛙锣也是当时权力、地位、财富和威望的象征。

  作为中国人心中长寿的“代言兽”,鹤的形象也常见于各类文物。

  展品中就有一件清代青花鹤鹿同春花觚。

  觚是古代的饮酒器和礼器,相当于酒杯。新石器时代为陶制,商周流行青铜觚,瓷觚见于元、明、清三代,多作陈设用。

  而鹤鹿同春是清代瓷器上常见的祝寿类吉祥纹样。纹样组合为松树、仙鹤和梅花鹿,因为仙鹤的“鹤”通“合”,“鹿”通“六”,所以也称“六合同春”,“六合”指的是东、南、西、北和天、地,意在颂扬春满乾坤,万物滋润的美好景象。

  六畜兴旺

  相伴共处的长久岁月里,许多动物渐渐被人类驯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六畜”,也就是马、牛、羊、猪、狗、鸡。因此,古人祈福时,常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马居六畜之首。

  在古代,马主要用来驾车和乘骑。而马的忠诚、刚毅、坚强等品格也深受古人的喜爱。贾世杰介绍,因为爱马,所以唐代贵族墓葬中,各式马俑几乎是必备的随葬品。

  展品中有一件元代灰陶马车,是国家一级文物。马高大健壮,背上覆盖有鞍袱,车为仿木结构,车厢顶部隆起似蒙古包,板瓦状车盖,盖沿刻有双层花纹;车厢前面有门,后面封闭。这件文物是2008年国家文物局从丹麦成功追索回归的中国文物。

  贴近玻璃仔细看,就能发现马车的车轴与其他部分相比,新了许多,用的是现在的竹签。“古代的车轴,如果是金属制就容易朽烂,如果是陶制,则容易断。”贾世杰告诉记者,这件文物回归时,车轴已经损坏,只能用尺寸较为合适的竹签包上宣纸作为替代。

  所谓“无猪不成家”,猪是我国古代农耕文明的典型代表动物。在古代,猪叫作“豕”,也就是“家”字的下半部分。

  现场的一组汉代灰陶猪圈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养猪情况。这件展品由猪圈和七只小猪组成。猪圈呈方形构造,塑造有精致的屋顶、整齐的阶梯,猪圈分上、下两层,上层两个对角分别建有两个厕所。这种厕所、猪圈合二为一的建筑,使得养猪、积肥两不误,污染源集中,便于清理,足见古人的智慧。

  鸡与“吉”同音,因此被人们寄托了吉祥安宁的美好愿望。鸡首壶流行于西晋至唐初,以壶嘴制成鸡首状而得名。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长期处于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中,鸡首壶反映了战乱年代人们对吉祥安宁生活的祈望。

  贾世杰说,此次展出的一件东晋青釉鸡首瓷壶极为难得。因为作为日常食用器,鸡首瓷壶在使用中很容易被磕碰,尤其是鸡冠处最为脆弱。但这件瓷壶却相对完整,这在全国范围内都极其稀少。而这件展品也是国家一级文物。

  龙凤呈祥

  神异动物虽然出自人类的想象,却被赋予了各种各样的寓意。例如龙、凤、麒麟、貔貅,其形象就广泛出现在古代瓷器、木雕装饰、建筑构件和宗教用品中。

  此次展出的一件青白釉花口凤首壶是海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这次参展,是它阔别大众视野五年后的首次亮相。

  凤凰象征祥瑞,被称为“百鸟之王”。这件器物是凤首造型,是受到唐代流入中国的波斯金银器造型影响演变而来,不过在波斯金银器中,这种造型一般是酒器,但这件凤首壶则是作陈设装饰用。壶口盛开的四瓣花瓣代表凤冠,凤首有大喙,大眼,后部有一束成钩状上卷的羽毛。

  在灯光下,可以看出这件展品胎质洁白细腻,釉色晶莹剔透。贾世杰说,这样的文物存世量极少,而这件是2002年从日本收购回国的珍贵海外文物。

  龙凤呈祥。龙的形象常常与凤一起出现,中国人也被称作“龙的传人”。

  一件唐代三彩双龙陶瓶刻画出中国人心目中龙的形象。这件陶瓶溜肩鼓腹,肩左右两侧各塑一条修长的龙形柄,龙头探入瓶口内,似乎在贪婪地吸吮着瓶中的玉液琼浆,造型栩栩如生。

  有学者认为,双龙瓶这种刚柔并济的奇特造型,应该是从南北朝流行的龙柄鸡首壶演变而来,融入了西域金属器的造型特色,又保留了龙作为中华传统文化所代表的尊贵气质,是唐代民族交融、文化交流的体现。
 
时间:2022/5/23
来源:海南日报
作者:习霁鸿
 
返回上一页
 
指导单位:海口市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  主办单位:海口阳光旅游信息与文化传播中心
电话:0898-68723592
琼ICP备19003582号 琼公网安备46010502000334号
指导单位:海口市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
主办单位:海口阳光旅游信息与文化传播中心
电话:0898-68723592
琼ICP备19003582号
琼公网安备46010502000334号